WFU

網站頁籤

2020年6月15日 星期一

睡著看比較準: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新診斷方式

作者:許哲綸


在診間,初被診斷為「重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」的小邱,手上拿著醫院所安排的多項生理睡眠檢查結果,焦急的詢問,診間耳鼻喉科醫師詳細解釋了報告內容,面對小邱的狀況,也先提供了非手術性的治療建議。

小邱先試戴過陽壓呼吸器,但因為不適應陽壓呼吸器的配戴,又再度回到了耳鼻喉科門診,諮詢手術介入的部分,看看,是否有能夠擺脫陽壓呼吸器的替代選項呢?但面對到洋洋灑灑的手術方式:鼻中隔鼻道成型手術、無線溫控射頻軟顎及舌根手術、懸雍垂顎咽成型手術、舌根減積手術、達文西舌根手術甚至是正顎手術,究竟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手術呢?是每個患者,都要接受相同的手術介入嗎?而除了多項生理睡眠檢查之外,還有其他的檢查或是資訊,能夠告訴我們該如何做決定嗎?醫師的決策是如何做的呢?“




藉由麻醉藥物誘導式睡眠呼吸內視鏡檢查(下簡稱睡眠內視鏡),是近年來在睡面醫學當中,快速發展的一種,關於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,評估正確阻塞部位及方向的檢查技術,換句話說,也可以稱它是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裡面的「精準醫療」。

面對到一個重度的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,於傳統上,醫師會安排理學檢查(評估鼻腔及口腔的狀況)、鼻咽內視鏡檢查(評估更深層的鼻咽、舌頭後部及會厭部的狀況)及放射線的檢查(評估頭頸部骨性結構狀況);但傳統式的檢查,由於患者本身仍是屬於清醒的狀況,跟真實睡眠時,整體肌肉張力愈發降低後,實際呼吸道塌陷狀況還是無法完全詳細評估。




藉由睡眠內視鏡的檢查,檢查醫師可以更清楚了解到,當患者睡眠時,整體呼吸道塌陷及阻塞的確切位置,究竟是上顎部、側咽壁、舌部甚至是會厭軟骨等部位,而耳鼻喉科醫師更能提供給患者確實改善症狀的手術方式;相比傳統的清醒內視鏡,因為清醒時的生理狀況及肌肉的張力,跟真實睡眠情況大不相同,藉由麻醉藥物誘導式睡眠內視鏡的介入,能夠避免掉更多無謂的手術,而讓患者接受到真實有助益的手術。

現行麻醉藥物誘導式睡眠內視鏡的操作,需要麻醉科醫師的協助,並佩戴自費型的腦波監測儀器,協助達到理想麻醉深度下接受內視鏡的檢查,並對上顎部、側咽壁、舌部及會厭軟骨的阻塞狀況作出評分,根據研究指出,做完睡眠內視鏡檢查後而改變原來手術計畫的比例高達將近八成,但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正確診斷仍需要做多頻道睡眠檢查,有相關診斷需求可再與您的診治醫師協同討論,共同尋求更為「精準」的治療方式。